关键词1:我告诉过你
小抗高兴地把自己完成的智力拼图给妈妈看,妈妈却说:“我告诉过你,你会拼的!上次没拼好,肯定是你不够专心。”
孩子犯错的原因
“我很久以前就说过了”可能会出现在孩子展示自己能力的时候,而当父母说“我说你可以做好,但是你之前没有注意”的时候,就会让孩子感到挫败。总是比较孩子以前没做好的事情,也就是翻旧账。虽然他还在肯定自己的能力,但他也认为自己其实早就可以把事情做好了,这多少有些让人诟病。所以,这种说话方式有问题。孩子会认为自己做得很好,没有受到鼓励,但是没有做好的事情却被一次又一次的提起。总之,和孩子说话要懂得刹车。如果你的孩子是对的,你可以给予鼓励。不要这样翻旧账。
另一个经常发生的情况是,孩子不断重复父母告诉他们很多次的事情,所以父母会说:“我告诉过你不要这样做”。其实家长也要意识到,自己的孩子一次又一次有意无意地犯错。如果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粗心,可以告诉自己“他粗心”,然后他们可以稍微减少愤怒。在处理孩子犯下的错误时,可以在反复提醒的情况下,认真、严肃地告诉孩子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让孩子自己练习说出原因,从而达到改正的效果。如果孩子故意犯错,需要正视其行为背后的原因,是因为平日里被忽视而想引起父母的注意,还是身心发展有障碍。
关键词2:不,不
每天从幼儿花园回家后,小宇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打开电视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而妈妈每天回家后的第一句话就是“不准看电视”,然后就强行关掉了电视。
先说明原因
这种情况经常在在家上演,很多成年人在主观上认为某件事不好,但却没有告诉孩子背后的原因时,会直接对孩子说“不”。邱老师提醒家长,说“不”之前,要明确说明“不”的原因。或者通过聊天的方式引导孩子互相讨论解决,比如通过协商的语气和孩子说话:“这个漫画会玩30分钟,但是我们以后要吃饭,怎么办?”
此外,我们不妨用积极的提醒代替消极的禁止,比如“我们应该先吃饭”而不是“不看电视”。如果总是禁止,会提醒孩子记得看电视,进而让孩子对禁止的东西更感兴趣。
避免刻板行为
让孩子知道背后的原因,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避免孩子行为的僵化。曾经有一位母亲特别担心孩子的安全,所以她让孩子放学后在公寓门口等她,不要去其他家庭,当然也不要吃别人给的东西。妈妈总是要求孩子这样做,孩子也很听话。酪有一天,妈妈在回家的路上出了车祸,直接被送到了医院,而孩子却一直站在门口。当邻居表示关心时,他不敢照顾它。直到妈妈醒来,她才想:“我的孩子还在楼下等我。”。可见,孩子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在楼下等妈妈,妈妈也从不跟孩子谈其他应急措施,所以孩子只是傻乎乎地等着避免被骂,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刻板的行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