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做入园准备的时候,也会有些坑让家长不知不觉的往里跳,看看这些坑咱们家里有没有人跳过。
第一、过度包办孩子的生活,认为上了幼儿园就好了。
很多家长都存在这样的一个误区,认为宝宝上幼儿园之前,我们在家照顾好孩子的生活起居就好了。吃饭,睡觉,穿衣,上厕所,认识小朋友等等这一系列的事情,孩子上了幼儿园慢慢的就好了,就会了,因为大环境就是这样的。
其实并不是这样,孩子的独立性能力,决定着孩子对于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独立性强,行为习惯建立好的孩子,在入园后更容易适应,并且很有自信;
独立性弱的孩子入园后,很容易受到老师的忽视,班里小朋友的排挤。所以这种能力如果等到入园在培养就太晚了。
第二、过度描述幼儿园环境。
很多家长以为,把幼儿园描述的像游乐场一样好玩儿,把老师描述的像妈妈一样亲切,把班里小朋友描述的像手足一样相亲相爱,孩子就能很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
别傻了,孩子是很智能的小生物,如果我们把他的期望值抬的太高,孩子到幼儿园之后反而会有很大心理落差,因为自己经历的环境并不像家长说的那么美好——
幼儿园是玩具多,但是都玩儿过了就没意思了;
幼儿园老师对我是很好,但是班里太多小朋友跟我抢风头出现在老师面前,老师根本看不到我;
班里的小朋友有几个是对我还不错,但是也有抢我玩具拽我衣服,让我不知所措的……
幼儿园的一切都和妈妈描述的不一样,妈妈骗了我,我再也不想来幼儿园了。这就是我们给孩子过度描述幼儿园,孩子会有的心理感受。
第三、用幼儿园吓唬孩子。
“你在不听话,我就把你送到幼儿园去,让你的老师管管你”……这句话,我们不仅在已经入园的家长那里听到过,没入园的宝宝家长有时候也会这样对孩子说,无形当中让孩子觉得幼儿园是一个被管教,挨批评的地方。
带着这样的潜意识,孩子怎么会接纳幼儿园的生活呢?
第四、家长过度焦虑。
担心自己孩子在幼儿园吃不好,受欺负,因为不敢上厕所而尿裤子;
担心自己孩子在幼儿园想妈妈,做游戏的时候磕磕碰碰等等,甚至我在歪歪兔工作将近十年的时间也看到有些妈妈辞去了自己当时的工作跑到幼儿园做保育或其他工作。
家长的过度焦虑会让孩子觉得幼儿园的小社会是很可怕的地方,否则妈妈为什么会担惊受怕呢?所以家长的多度焦虑给孩子带来的是更大程度上的焦虑。
错误的行为不仅让家长变得越来越焦虑,也会延长孩子入园的适应时间,让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接纳程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