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颗糖果看孩子的未来

2019-09-27 18:12

  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心理学家米卡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糖果实验”:将一群4岁的孩子留在一个房间里,发给他们每人一颗糖,然后告诉他们:“我有事情要出去一会儿,你们可以马上吃掉糖,但如果谁能坚持到我回来的时候再吃,就能够得到两块糖。”有的孩子迫不及待地吃掉糖;有的孩子一再犹豫,但还是忍不住塞进了嘴里;另外一部分孩子用尽各种方法让自己坚持下来:有的闭上眼睛,避免看见十分诱人的糖果;有的将脑袋埋入手臂之中,自言自语、唱歌、玩弄自己的手脚,甚至让自己努力睡着。20分钟以后,实验者回到房间,坚持到最后的孩子又得到了一块糖。

  实验之后,研究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追踪。他们发现,到中学时,这些孩子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克制型的孩子显得社会适应力较强,较为自信,人际关系较好,也较能面对挫折。在追求目标时,也能和小时候一样,抗拒住眼前诱惑。而冲动型的孩子则缺乏这种特质,反倒表现出一些负面的特征,例如,怯于与人接触,固执而优柔寡断,容易因挫折而丧失斗志,认为自己是坏孩子,遇到压力容易退缩或者惊惶失措,容易怀疑别人以及对别人感到不满,容易嫉妒或羡慕别人,因易怒而常与人争斗,而且和小时候一样,不易压制即时得到满足的冲动。

  这些孩子中学毕业时又接受了一次评估,结果表明,4岁时能够耐心等待的人在校表现更为优异。根据孩子父母的评估,这些孩子学习能力较好,无论是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专注、制定并实践计划、学习动机都比较好。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些孩子的入学考试成绩普遍较高,等待最久的三成孩子,平均成绩语文610分、数学652分;而最迫不及待取走糖果的三成孩子,平均成绩语文524分、数学528分。两组孩子总分差距多达210分。

  这个实验考察的是孩子的克制情绪、抑制冲动的基本能力,心理学中称之为“延迟满足”能力。按照心理学者米卡尔(Mischel,1974)的定义,它是一种心理成熟的表现,专指一种自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眼前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这个实验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那些更善于调控自己情绪和行为的孩子,拥有更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更大的未来成功的希望。自制力等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成功者的重要心理素质。因此,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从1-2岁开始,儿童就进入了延迟满足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这时,家长就要开始判别自己的宝宝在这方面发展的水平,并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从而为他长大后树立更有价值的长远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奠定心理基础。

  从一颗糖果看孩子的未来——延迟满足能力是由歪歪兔情智乐园整理编辑——歪歪兔情智乐园早教产品:准确的教育顺序+全面的教育内容+轻松的教育方法,帮你实现轻松家庭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