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和成功因素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甚至延伸到早教领域,“望子成龙”的中国家长迫切需求儿童情商培养又不知道如何教育,很容易落入商家的广告圈套,为了给孩子选择正确、合适的情商教育,专家提醒家长警惕以下误区:
误区1、智商为王 拒绝其他教育
过去,我们常常会看见这样的教育方式:孩子只需要学习好什么都不用管了,仿佛读好书就等于以后有一个好的未来,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下,父母也就只重视孩子的智商发展,对于智商发展以外的一切东西都列为“以后孩子慢慢就懂”的范畴。这样做可以说是不小心就耽误了孩子的一生了。
如果说智商主要反映人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律动的能力等。那么情商主要反映一个人感受、理解、运用、表达、控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以及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情感关系的能力。
智商与情商密切结合,共同构成儿童快乐成长和未来成功的基石。宝宝只有具备了语言、思维和基本的关系认知能力,才能更好地在同龄伙伴交往中培养人际关系能力,学会认知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离开智商谈情商或者离开情商谈智商都是谬误,尤其在早期教育阶段更应该以综合培养为主,切莫从智商教育的极端走向情商教育的极端。
误区2、单纯枯燥的行为模仿
很多家长在进行情商教育用得最多的方式可能就是“说教”吧,告诉宝宝这不能做,那不能碰,你应该怎么怎么做,不应该怎么怎么。其实,在这样单纯地让孩子模仿顺从,而他根本不能在心中形成认同,那么完全不算是一种成功的情商教育。
由于0-6岁的儿童在语言、思维、社会认知等方面还处在不断发展的阶段,很难构建心理和行为的一致性关系。单纯的情商培养体系容易让儿童陷入行为模仿和习惯性反应,而没有从心理上认同。父母们应远离单纯的行为模仿,让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中体验并提高。
比如一个2岁的宝宝在情商课堂上学习“分享”,他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把蛋糕分给其他小朋友,但是她不明白为什么也无法用语言与其他小朋友沟通,那么“分享”对他而言就是一种具体的行为,不是从内心体验到喜悦感和认同感。情商教育要充分尊重儿童的自主性,与语言、思维等课程相结合,切莫陷入灌输式传授。
在对宝宝进行情商教育的时候,不妨试一下在和宝宝的互动游戏中慢慢培养,同样是“分享”,家长们不妨试一下这样说:“宝宝有这么多的蛋糕,而妈妈一个蛋糕都没有,宝宝你可以怎么做呢?”
歪歪兔以国际化教育理念,独创“关键期教育发展体系”,按照儿童发展的关键期规律,专注0-12岁儿童成长型教育产品研发,致力于帮助中国新一代父母培养高情商智慧宝宝,让父母读懂孩子,让孩子成就自己。
歪歪兔情智乐园遵循儿童发展的关键期规律,每月采取8+1形式派发当月产品,包括:情商关键期绘本1册,习惯培养互动绘本1册,语言训练贴贴绘本1册,趣味认知游戏绘本1册,动物百科认知绘本1册,开放式玩具(创意探索游戏包)1套,宝宝音/视频1个,父母课1节,专属育儿老师一对一服务。
家庭情商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