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黏人宝宝的小“药方”

2020-11-06 14:35 来源网络
?  给黏人宝宝的小“药方”

  聪聪3岁了,聪明伶俐的他哪一点都好,就是有一点让大人头疼——总是离不开妈妈。妈妈走到哪里聪聪就跟到哪里,妈妈上班聪聪要跟着,妈妈做饭聪聪也要跟着,就连妈妈去洗澡,聪聪也要跟着妈妈去浴室。只要妈妈一离开聪聪的视线范围,这孩子就大哭大闹,“妈妈呢?妈妈呢?”大声哭喊起来。这孩子,什么时候才能不再黏着我呢?聪聪妈妈感叹道。   孩子喜欢黏着自己的妈妈,依恋母亲是一个正常的现象,良好的依恋关系能增强孩子与他人交往的安全感,对孩子日后与他人建立亲密和信赖关系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像聪聪这样的情况就比较严重了,这孩子就像个牛皮糖,在妈妈身边怎么甩都甩不掉,一旦看不见妈妈,就会大吵大闹。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聪聪出生以后一直由奶奶带,这孩子从出生后开始就不爱安稳地睡觉,身体也不是很好。等妈妈把聪聪接回家自己带养的时候,看到这病怏怏的孩子就特别心疼,对这孩子是千依百顺,毫无原则地迁就,让聪聪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不独立,任性,自己提出的要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不罢休地纠缠。只有跟在妈妈身边,聪聪才会高兴。对于像聪聪这样的黏人孩子,家长该怎样应对呢?   “药方”一:情感的交流

  让孩子快乐,让孩子产生安全的依恋而不是时时黏人,并不只是母亲使幼儿的需要得到满足,而是在幼儿与母亲相互的感情交流中逐渐形成的。

  母亲要想与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首先在观念上要正确,要认识到和幼儿的情感交流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只是在孩子生日的时候送他一个礼物,在孩子哭闹的时候送个玩具哄他,孩子就会觉得你是一个源源不断的“物质供给站”而总是黏着你。如果你给予孩子的是情感上的交流,孩子就会从心底里感到一种安全,这时候,你和你的孩子就建立了一种情感上的依恋,孩子出了什么问题,会跑来向妈妈诉苦;孩子有了什么开心事,会跑来和妈妈报喜,这样,亲子间就建立了安全的依恋关系。

  配方1:家长要对孩子发出的信号具有敏感性,如对他们的各种表达方式应该做正确的理解并给予适当的满足。

  配方2:经常微笑地与孩子交流。

  配方3:常和孩子说说话,也可以给孩子唱唱歌。说话或者唱歌都可以促进孩子与母亲之间形成比较安慰的信任。   配方4:可以适当地抱抱孩子、亲亲孩子,借由这些,孩子会感觉到,你是多么地爱他。

  “药方”二:良好的习惯

  要想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家长自己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与幼儿建立适中的依恋关系,既能让孩子与家长相处融洽,同时也能让孩子对周围的环境与新鲜事物感兴趣,这样孩子才不至于总是黏着固定的一个人。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母亲的言行在孩子看来是很有威信的,因此,母亲如果对孩子作了承诺就要努力实现并形成习惯。这样才会让你的孩子感觉到,妈妈是可以信赖的,不管妈妈离我有多远,妈妈还是爱我的。这样孩子就不会总是哭闹着要黏人了,而是在心里建立了一种和妈妈的联系。

  配方1:在送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为了消除孩子在父母离开后的不安全感,暂时离别前,父母一定要再三告诉孩子你会回来,并向他说明你会说到做到。这样经过几次的体验,孩子知道父母是不会抛弃自己的,父母只是把自己放在这里和其他小朋友、老师一起玩。这样孩子自然就不会把注意力放在找妈妈上面了,而是开心快乐地投入到幼儿园的生活中去了。

  配方2:如果你要暂时离开你的孩子,尽量在你离开前让孩子处于愉快的状态。最好在他正玩得高兴时,和他再见,并告诉你的孩子“妈妈一会儿下班回来就和你一起玩”。形成这种习惯后,孩子就会知道:妈妈离开我只是暂时的,她到了一定时间就会回来陪我的。不会抛下我一个人。

  配方3:当你外出回到家时,要对孩子说:“你看,妈妈回来了,妈妈答应过陪你一起玩游戏的,现在我们一起玩会儿吧!”形成习惯后,孩子就知道,妈妈是遵守诺言的。

  配方4:你离开孩子外出办事时,请千万记得要告诉孩子,不要偷偷地走,否则孩子就会失去安全感,只有无时无刻地黏着你才会让孩子找到缺失的安全感。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引导和教育他们学会合群与担当、体谅与礼貌、分享与关爱、助人与感恩、虚心与诚信……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个性,提升“社交情商”,更好地融入社会,做受欢迎的自己,就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歪歪兔社会交往系列图画书”这套关于儿童社会交往的绘本秉承了歪歪兔系列绘本一贯的风格:在富有文学性的语言、有趣的或感人的故事和清新的画面之外,还有着非常实用的、蕴含了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理念的儿童教育主题。

  3-6岁亲子情商绘本,涵盖幼儿社交能力的合群、分享、包容、关爱、礼貌等10种品格,贴近生活的小故事,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学会交朋友,克服社交恐惧,融入新集体,爱上幼儿园,全方位培养孩子的情商与社交能力。



  天猫购买地址:歪歪兔情商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