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性侵就在我们身边,家长和孩子要有防范意识

2020-10-30 09:03 来源网络
?  儿童性侵就在我们身边,家长和孩子要有防范意识

  古今中外,儿童性侵事件屡次发生。那些看似遥远的儿童性侵危机,其实就潜伏在每个人的身边。我们要时刻做好防范工作,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和安全教育工作,家长保护孩子的同时,也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避免悲剧的发生。

  “叮”一声,电梯门开了。我和言小妞走进去,里面有一个陌生的中年男人。

  电梯到时,我习惯性地往右走。言小妞喊我:“妈妈,走错啦!那里不是咱们家。”

  我愣了一秒,心领神会,转身走向相反的方向。等电梯门完全合拢,我俩又迅速地掉转头,往右边方向走去。

  是的,一开始我并没有走错。我们家也并不在电梯门的左边。这样做只是因为,电梯里有一个我们不认识的人。

  我和言小妞的行为看起来好像是多此一举,但这却是我们在和陌生人同乘电梯时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

  言爸工作忙,常常回家很晚。有时候还会出差。家里只有我和言小妞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谨慎。防人之心不可无。

  在自我保护和教育孩子学会自我保护这件事上,我一直没有松懈过。

  言小妞小的时候我就教她“衣服覆盖的地方不可以给别人看,也不能让别人碰”;等她长大了一点,我告诉她“不要一个人去学校比较偏僻的地方,或者一个人去别人家玩。”

  有人说我想得太多,可是在孩子的人身安全方面,我宁愿“想多”。

  因为,那些看似遥远的儿童性侵危机,其实就潜伏在每个人的身边。

  17年前,8岁的英国小女孩Sarah Payne在玩捉迷藏时被一名恋童癖掳走并杀害。

  她的哥哥至今难以入眠,父亲从此一蹶不振,两年后离婚,最后在2014年孤独地在家中去世。

  2017年4月27日,台湾女作家林奕含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痛苦的梦魇是“发生在8-9年前的诱奸”。一手造成这样悲剧的,曾是她的补习老师。

  2017年7月16日,某网络知名大V被爆有恋童嫌疑,继而更多相关的恋童网站、账号被曝光。我们一直以为男孩子在这方面比较安全,事实却一再强调:不管男孩女孩,一样容易遭受侵害。

  2017年7月20日,美国著名摇滚乐队林肯公园主唱查斯特?贝宁顿自杀身亡,他的自杀原因中,很大程度是因为童年遭到性侵而无法摆脱阴影。

  有人说“这些案件很可怕,可是看上去好像和我们关系不大啊。”

  真的是这样吗? 说几件我身边发生过的事:

  我在一座小山村长大。很小的时候就听说我们村一个老光棍,因为侵害一个8岁的小女孩被判刑。在我读高中时,那个人刑满释放。却在他被释放后一年不到的时间内,又一次性侵害了一个十几岁的、智力有些低下的女孩被捕。

  2009年,我所在的城市某所小学发生了一件事:一位年逾50的男教师,长期猥亵他班级的女生。有的孩子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有的不敢告诉父母。只有一个女生回家对父母说了。之后所有被侵害学生父母联名举报这位老师。最让人震惊的是,被猥亵的孩子中,有些女生的父母和这位老教师甚至是邻居,是熟人!

  当你以为这些可怕的事情只是“发生在别人身上”时,或许危险就在你的身边!防范意识远比防盗门管用!

  在信息发达的今天,我们知道了“坏人不完全是陌生人,有时候他就是你身边的熟人”,我们也越来越谨慎。可为什么打开手机,还是有那么多儿童被性侵的新闻让我们心痛呢?

  因为我们都有侥幸心理:这些事离我比较遥远,不会发生在我的身上。

  而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杜绝侥幸心理!

  从言小妞出生到现在,在她的人身安全这件事上,我一直不敢松懈。防患于未然非常重要。在孩子人身安全这个问题面前,我是这样想的,现在并且将来也会这样做:

  1、即使是小婴儿,夏季也不要给她穿开裆裤。再小的宝宝也有隐私。我们不知道会不会在某个角落有一双罪恶的眼睛在偷窥,但我们可以保护好孩子的隐私,不让某些人有可乘之机。

  2、不要将孩子随便交给熟人,并带离自己可控的范围。无论什么时候,你的孩子必须在你自己,或是你信任的家人视线范围之内。

  3、不但要教孩子“除非是清洁,或者医生检查身体,背心和裤衩所覆盖的部分都是不能碰、不能看的”,还要告诉他们学会说“不”:

  当有人对你做出你感觉不舒服的举动时,用糖果或是其他的东西和你做交换、让你替他做一些你觉得不对劲的事情时,要果断地、大声地说“不”!哪怕对方可能是你的长辈,甚至老师,对于想要伤害你的人,不用保持礼貌,直接拒绝,直到对方停止。

  4、不要长时间地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白银案”中那个8岁的受害女孩,正是因为其父母去上班时留她一人在家,才造成了那样的悲剧。

  即使有事需要出门一趟,也不要让孩子一个人在家里太长时间,无论你的孩子是4、5岁,还是已经8、9岁。

  5、建立家庭中的性安全界限。

  未成年人被性侵,熟人、直接、间接监护人居多数。

  不要认为与孩子有血缘关系的人就一定是安全的。未成年人的性侵害一大半以上是亲属、熟人造成的。

  爷爷、外公、爸爸、叔叔、伯伯等这些角色,在照顾女童时,洗澡、便溺这些私隐行为,需要避嫌和隔开距离。

  给孩子提供一个独立的空间,尽量不要孩子都上幼儿园、上小学了,还和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睡一张床。

  尤其避免让女孩子单独和异性长辈或者年长一些的哥哥们睡一起,一些相关的案例不是没有发生过。

  6、混杂居住的家庭中的青春期男性、独居男性、行为异常的女性,家长亦应该高度留意,不应与孩子独处。

  长期高度性压抑者,在碰到无人监管的孩子时,暴行往往会突发。多次见到这样的案例,小作坊、小五金店、加工厂的老板,全家吃住都在厂里,孩子生活也在厂里。厂里的工人常常被临时委托看管小孩。结果,女童被长期独居的男工人侵害。

  7、性侵受害人不仅仅是女童,男童也可能被侵害。

  美国畅销书《24重人格》就是一个童年遭受性侵害的男人的自传。

  他在童年时,被照顾他的性压抑外婆以奇怪方式侵害,这些记忆嵌入他的大脑深处,虽然没有在行为表面中呈现,却在成年后,分裂成多达24重的人格,会在不同情境下不自觉地出现。

  心理学家告诉他,那是童年的他为了逃避伤害,自己分裂出的多重人格,去承担痛苦打击,以保护内心的脆弱自我。

  所以,我们在照顾幼童时,也不要以为自己家是男孩子就掉以轻心。无论男孩女孩,对孩子处处留意,身体、行为、语言都要留意。孩子行为异常,变得暴躁、畏缩或富攻击性,不爱洗澡故意弄脏自己,频繁提及或隐藏身体隐私部位时,要格外注意。

  8、树立家长权威之前,要建立起和孩子的平等、信任关系。

  最近我在查阅儿童性侵资料中发现,很多受伤害的孩子在被侵害之后,不敢告诉父母。

  从根本上来看,“有事情不敢和父母说”只是因为父母与子女之间没有建立起牢固的信任关系。而亲子间的信任,需要从点滴小事中,日积月累地培养。

  作为父母的我们,要让孩子觉得:没有什么事是不可以和爸爸妈妈说的;如果受了伤,在父母面前是一定可以得到安慰和保护的。

  9、最后一点我想说:如果你还在朋友圈,或者微信群里发布自己孩子较为裸露的照片和视频的话,请立刻停止!

  因为你不仅没有尊重和保护孩子的隐私,也给了有心人可乘之机!

  有朋友说“你为什么总关注这些阴暗的东西,应该多看一些阳光积极的。”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儿童被性侵害已成为全球不容忽视的问题,全球平均比率达12.7%!在中国,该问题同样不容乐观,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儿童遭受侵害的比率达到7%,每10个男孩和15个女孩中就各有1名遭受性侵害。

  作为父母,作为孩子最直接最信赖的保护者,我们首先要有充分的防范意识,孩子的教育取决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只有父母的警觉度上去了才能根本提升孩子的认识。而不是说,这个问题很阴暗,就要逃避。

  有些阴暗,并不是逃避了,它就不存在。

  当你我还抱着侥幸心理时,儿童性侵,很可能就潜伏在你我身边。

  歪歪兔儿童早期性关怀与性教育图画书,从孩子普遍好奇和困惑、家长又难以启齿的问题入手,用饱含温情、趣味和想象力的故事,解答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种种关于性别与性的疑惑和好奇,有助于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同时,对家长了解与应对儿童性心理的发展也提供了切实帮助。
  


    

 歪歪兔儿童性关怀系列图画书(全8册,儿童性教育主题绘本)


  在相关单册封底,都提示了该书的适读起始年龄。家长也可结合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好在他/她即将或刚刚产生好奇时,开始给孩子读这本书。

  《我也要站着尿尿!》、《如果我是男孩……》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性别概念,感知和了解男孩女孩的区别,帮助他们养成不同性别所要求的相应性格和行为特性。

  《我是从哪里来的?》回答了孩子3岁以后*令父母尴尬而又绕不过去的问题,并让孩子从中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对父母的感恩和本源上的自信。

  《妈妈,我长大要跟你结婚!》帮助孩子摆脱对妈妈乳房、身体的不当依赖,引导孩子走出对父母不当依恋的误区,做个独立的、心理健康的孩子。

  《爸爸,我可以看你洗澡吗?》帮助孩子树立隐私意识,保护自己的身体和隐私,培养出健康的羞耻感。这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也是自我保护的重要前提。

  《记不清是从哪个早晨开始……》通过一个唯美而温情的故事,让孩子感受爱和情感,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婚姻的敏感期,同时也让孩子树立正确的社会交往观念,与更多小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住手,不准碰我!》帮助孩子树立防范意识,辨别危险情境,让孩子找到侵害发生前的那个微妙的、不舒服的感觉,从而防止性侵犯。

  《我长大了,我要一个人睡!》让学龄前的孩子懂得大人也有自己的隐私,并养成独立睡觉的习惯,从而远离家庭里随时可能存在的隐性性侵害,健康成长。

  网站购买:歪歪兔性教育绘本

  当当购买:歪歪兔旗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