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有不少家长竭尽全力想要孩子跑得快一点。孩子小的时候想尽办法想让孩子早点说话、说得多一点,后来希望孩子能认识更多的字、背更多的诗、会更多的技能......
于是给孩子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提前让孩子学习很多知识和技能......一步步地超前教育着。
孩子们被迫放下玩具、放弃生活中的游戏,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晦涩难懂的知识。
但,这真的有用吗?
8周的训练,输给了2周的训练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双生子”实验:让一对双胞胎练习爬楼梯。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个小朋友从出生46周开始练习,而另一个小朋友从出生53周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两个孩子都练习到54周时,一个已经练习8周,一个只练习了2周。结果却发现只练习了2周的孩子爬楼梯的水平更高一些。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规律,违背规律,人为地通过训练想要加速孩子的发展,只能事倍功半。而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引导,则会事半功倍。
获得暂时的优势,却丢掉了更重要的品质
媒体曾报道过一位武汉“神童”故事,他的妈妈为了让他赢在起跑线上,5年内花了12万报了17个培训班。
“小神童”5岁时就已经学完了小学二年级的课程。一年级时候的成绩非常优秀,觉得老师讲的都很简单。但是到二年级时,他的成绩开始下滑,成绩一路下滑,而且出现了厌学、上课走神的情况。
(图片来源于网络)
美国心理学家也曾通过对“以学习知识为主导的”和“以社会交往为主导的”学前班的比较,研究得出结论:在5岁时,前者比后者培养出来的孩子认识更多的数字和单词,但是到了6岁,这一优势就消失了,与此同时,在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上,后一组孩子具有明显优势。
超前教育可能会取得暂时的优势,但是却容易打击孩子学习兴趣,使孩子失去学习动力,甚至过早的、繁重的知识学习会使得孩子厌学。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尽管很多人已经提出,“超前教育”对孩子“有百害而无一利”,但家长们却表示无可奈何。
在教育孩子上,大多数父母是被推着走的,而这一切焦虑的源头都来自“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学了,自己家的不学,他们担心孩子会落后,害怕这些会打击孩子的自信。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超前教育,是不是一定会导致孩子落后于别人?是不是一定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呢?
楷楷妈妈说,楷楷刚上小学的时候,识字总数是十几个,数学只会20以内的加法,拼音和英语从未接触过。而同班有些小朋友,识字量已经上千,能整书阅读,熟悉拼音和多位数的加减乘除。相比起来,楷楷的学习进度是班上最“落后”的。
楷楷上小学的第一天就发现了自己和别的小朋友有些不同。
他发现老师让全班一起读没学过的课文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能大声读出来,自己好像是全班唯一一个不认识字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楷楷在跟妈妈描述这些事情的时候,没有一点沮丧,甚至是高高兴兴的,他说虽然自己不认识字,但是没关系,小朋友们的声音很大,读课文的时候,只要张大嘴巴,跟着啊啊啊啊就好了。
不过到做作业的时候,楷楷遇到了麻烦,因为当天的作业,是念一篇诗歌,并且指任意一个生字都能认识。面对一大堆陌生的汉字,楷楷有点束手无策。
楷妈先让楷楷听自己念了两遍,之后楷楷又跟着妈妈一起念了两遍,然后就已经能够背出整首诗歌了。楷楷高兴地说:“哦!原来和幼儿园唱歌一样简单啊!”
(图片来源于网络)
楷楷记熟内容之后,楷妈指着诗歌首行的“我”字问他:“这是什么字?”楷楷不认识。楷妈告诉楷楷不认识的字可以对应刚刚念的诗歌,这样找一找,就能知道这是什么字。
楷楷先认识了“我”字,然后在其他的课本中也能找到“我”,他很兴奋自己可以认识“我”字了!
楷妈告诉他,认字和认人是一样的,今天和一个叔叔吃饭,你见过他了,再见几次面,你就自然认识他了。楷楷非常开心,继续念诗歌,找感兴趣的字,没多久,就已经新认识了7、8个字,而且在课本各处都能找到这些字。
由此可见,别人已经学了,自己还没学,确实有可能落后,但只是暂时的落后。后来,楷楷的成绩果然逐渐突出了,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也一直很强。
另外,即使暂时落后于人,只要家长不对孩子进行比较、批评,孩子也并不会因此丧失自信。楷楷妈妈从不会因此而评判孩子,所以楷楷觉得这只是他和小朋友之间的差异,一些东西别人学过,自己没有学过,而这没有好坏之分。
真正的自信,绝不是通过比较建立的。如果只有比别人好才能自信,那么孩子会总是处于自卑之中,如果只有比别人好才能幸福,那么孩子就很难会感受到幸福,因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总之,仅仅建立在比别人学得早的基础上的超前是脆弱的,也是短暂的。
智商、情商、社交能力和运动能力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不可分割。当过分强调针对某一特定大脑区域进行强化刺激,反而可能造成彼得·胡腾洛赫尔提出的“神经挤迫现象”,即大部分尚未分化、对于青春期和成年期的创造力意义重大的大脑功能区域在儿童期因为其他区域的侵占而萎缩。
简单来说,就是起跑线上超前了几步,却要在整个人生路上付出代价。
(图片来源于网络)
爱弥儿也曾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幼儿期的孩子正处在“游戏期”,这个时期的教育应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发展孩子的感官,激发孩子的心智,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所以,面对大家都在超前教育的大环境,作为家长,我们要通过不断了解科学育儿理念、了解孩子的成长和学习规律,来缓解自己的焦虑,而不是和大环境一起给孩子更多的压力。
而对孩子,我们要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拥有这些能力的孩子,还怕他们学习不好吗?
1好奇心、求知欲
孩子先天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常常会不停地问我们“为什么”,不停地观察。而这正是孩子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非常宝贵的品质,孩子只有对获取知识拥有持续的追求的愿望,才可能“学好”,并且保持好成绩。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规律,知识什么时候都能学会,但是好奇心和求知欲一旦被破坏,就很难弥补。
(图片来源于网络)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家长需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不提前给孩子灌输太多的知识,只在孩子不停地问为什么时,给他们多一点耐心,在孩子趴在地上观察蚁虫时,给他们多一点宽容。宝宝怎么早教
兔妈跟孩子看《噗!》这本书的时候,孩子突然指着几个泡泡问我:“妈妈,这里为什么有泡泡啊?”
(妈妈,这里为什么有泡泡?)
瞧,孩子这强大的观察能力和好奇心。嗯,一定要保护好!
兔妈开始跟孩子回顾他是怎么发现这个问题的:“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呢?”小家伙翻到前一页指一指,原来前一页没有泡泡啊。
看不出来,孩子莫名其妙的“为什么”后面,竟然藏着他的对比能力。跟孩子一起梳理问题,可以让孩子开始从无意识的对比,变成有意识的对比,来帮助他们发现更多值得探索的问题。
我没有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而是冲着他夸张地说了一声“噗!”孩子哈哈哈大笑,大喊着:“是海牛放屁了吗?”我为他竖起大拇指。不过问题很快又来了:“妈妈,放屁为什么会有泡泡?”
这可怎么给孩子解释呢?我告诉他我需要想一想。嗯,我需要想一想怎么用他能理解的方式给他解释。
第二天,我们一起拿着吸管在水里吹泡泡。孩子开始理解,原来海牛放屁就像人向水里呼气的时候一样。不过问题接二连三地来了:“妈妈,为什么吹的时候会有泡泡?”
烦是烦了点,不过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是需要我们的耐心保护。
2专注力
幼小的孩子会对这个世界的一切都充满好奇,一张小纸片、半截烟头都可能让他沉迷。儿童的智力发育、注意力培养、兴趣发展都离不开这种“沉迷”。
常常看到很多家长因为各种原因打扰孩子的游戏。有时候孩子趴在地上玩,家长觉得太脏了阻止孩子;有时候孩子在玩,家长给孩子送吃的怕孩子饿着;有时候孩子玩得太投入没有跟来家里的客人打招呼,家长拉过来告诉孩子要“讲礼貌”.....
而这样突然的中止,不仅会让孩子感到不快,还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容易让孩子养成有始无终的坏习惯。
所以在生活中,如果孩子的行为没有什么危险,没有伤害别人,尽量尊重孩子的“沉迷”。这比花太多的钱给孩子超前教育更有价值!
(读《歪歪兔自控力教育系列图书》,和歪歪兔一起进行专注力管理)
3阅读习惯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需要家庭有一定的阅读氛围。孩子看到家长读书,自然会跟着模仿;家长在亲子陪伴的时候愿意投入地给孩子讲故事,孩子从喜欢和家长亲子互动,慢慢开始对书中的内容产生兴趣,时间久了自然也就形成了习惯。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也要给孩子选择有趣的书。
(读有趣的书,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
卢梭说过,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显然,超前教育是错误的教育,在误用孩子们的光阴,而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尊重孩子的成长关键期,也尊重孩子的心理特点。